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市情要览
“老骥伏枥”关兵文
来源:武威日报 作者:蔡泽成 杨如杰 发布时间:Wed May 23 09:03:35 CST 201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形容57岁的关兵文再合适不过。这几年,他响应政府号召,从山大沟深的天祝县哈溪镇茶岗村,举家搬迁到地势平坦的南阳山德吉新村,全家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如此,他还创办了一个养殖小区,通过育肥、出售天祝白牦牛,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脱贫,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工程,也是关兵文心中多年的夙愿。年轻时,关兵文打过工、养过牛羊,但由于茶岗村发展基础薄弱,他和家人拼搏多年也未能脱贫。

后来,关兵文响应政府号召,从茶岗村搬迁到了德吉新村。搬迁后,全家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走上了硬化路,耕地也从陡坡地变成了川地……虽然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关兵文看来,没有稳定的增收产业,他的脱贫目标仍无法实现。

事实上,如何发展增收产业,关兵文早有想法。搬迁前,他养殖白牦牛十多年,对此颇有经验,也想过创建一个白牦牛养殖小区,但很多顾虑让他踌躇不前。

一方面,舍饲养殖是一项技术活,如果规划、设计、管理、防疫、营销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功亏一篑。另一方面,舍饲养殖白牦牛成本高、出栏集中、市场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难以保证。

2017年5月,天祝县南阳山片畜牧技术服务小组找到关兵文,承诺为他规划、设计养殖小区,并提供技术服务和部分资金支持。同时,技术人员为他梳理了“秋季收购育肥、冬春季集中出栏”的发展思路,关兵文渐渐消除了顾虑。

下定决心后,关兵文立即筹建养殖示范点。他自筹资金30万元,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租赁了6座养殖暖棚,建设了水电设施,硬化了道路,购置了饲草料加工设备,还修建了管理房、饲草料房、消毒室等。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一座占地面积4.7亩的养殖示范点初见雏形。

2017年9月,养殖示范点正式投入运营。他先在周边收购了20头白牦牛稳打稳干,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牦牛一个个膘肥体壮,育肥出栏后收益达2万多元。

此后,关兵文逐步放开手脚,抓住季节反差,错峰出栏,养殖效益日渐提升。仅仅3个月滚动发展,到2017年底,他的养殖育肥规模已达210头,出栏总数达160余头,总利润达到了12万元。

更让关兵文高兴的是,在技术人员的指引和帮助下,2017年春节前后,他联合其他牦牛育肥户通过电商平台,向天津发售牦牛鲜肉5吨,比本地市场多卖了1万元。关兵文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利用“互联网+基地”的模式,提升养殖效益,早日脱贫致富。

看着关兵文的养殖示范点红红火火,周边群众也逐渐有了发展养殖业的想法。关兵文亲自上门服务,将养殖经验传授给大家。在他的带动下,移民区肉牛养殖育肥业迅速兴起。目前,德吉新村和祥瑞新村从事肉牛养殖育肥的示范点已达3个,周边从事肉牛养殖的养殖户已达67户。

如今,在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领下,南阳山片移民群众信心倍增,撸起袖子加油干,种植藜麦、开办商铺、养殖牛羊……移民群众正阔步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