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他山之石 >今日热门
回望中共一大悟初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Thu Jul 04 14:31:49 CST 2019

编者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本报推出“寻觅初心”系列报道,追寻风云激荡的红色记忆,感悟初心和使命的伟大力量,为前行积蓄充沛的能量,敬请关注。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两个地点——

上海,兴业路76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确立之地——

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

走进上海和嘉兴,在中国共产党的“产床”和开启伟大航程的“红船”旁回望历史,如磐初心,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战胜风险挑战的“精神密码”。澎湃激荡的初心伟力,也必将推动红色巨轮驶向光辉的彼岸。

风雨铸心

1921年7月23日,13位从各地辗转而来的年轻人,走进了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一幢寻常石库门民居,在一楼客堂围着一张长餐桌坐定开会。最后,会议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中闭幕。

一个当时在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诞生了,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政党的诞生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很多人在一幅《时局图》前沉思。这幅漫画上,熊、犬、鹰、蛙等各色魑魅魍魉瓜分着中国,耀武扬威。

一幅《时局图》,百年屈辱史。

自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遭遇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对风雨如晦、暗夜如磐,“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曾经“中夜起而大哭”,思想家梁启超曾长叹“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

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党的初心,在风雨激荡中铸就。

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人民解放幸福,成为创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纲领确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我们党的前进方向和基石。她的成立,决不是为了谋取一党之私利,而是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目的。”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齐卫平说。

细节诉说着党创建时的希冀与信念、责任与担当。

由于会议是秘密召开,没有举行筹备会议,所有的问题都在大会上正式提出和讨论,讨论纲领和决议草案时,代表们既有一致的认识,又有激烈的争论。

关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有代表“不赞成组织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而主张团结先进知识分子,公开建立广泛的和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党。”多数代表则主张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

最终,会议采纳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在纲领中对党的组织原则作了这样的规定:“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强调党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党员必须联系群众,并注意保守党的机密。

心中有舵、骨中有钙,中国共产党在大潮中行舟,拉开了20世纪中国社会最伟大革命的序幕。

大浪淘沙

1920年早春,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里,有一个年轻人正在奋笔疾书。

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

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

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过于专注,竟然蘸着墨汁吃粽子,红糖一点儿没动。

这个年轻人是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今天,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1920年8月出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安放于展厅陈列柜里,每位前来瞻仰的人都为之动容。

“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是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写照。

“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8名。他们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其中,留日的18人,北大毕业生17人,其他大学的8人,中师、中学毕业的13人。”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副院长徐连林说,这些人中不少都出身于富有和殷实之家,但他们的成长被社会中“大多数穷苦人民”包围着,激发了他们寻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新道路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历史,常常在对比中给人以无尽遐想与启迪。

从红船起身告别,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13位中共一大代表,投身时代的滚滚洪流,谁也没有想到,在岁月的演化中,各自却书写了迥然不同的人生——

王尽美积劳成疾病故,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被敌人杀害,血洒疆场志未酬。

李达、李汉俊脱党而不放弃信仰,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刘仁静和包惠僧脱离革命走向对立面,后来又寻找组织、迷途知返。

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叛党变成反革命,其中,陈公博、周佛海成了汉奸。

一直坚持革命直到胜利,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李欣曈每次讲解到这时,都会引起参观者的阵阵唏嘘感叹。

“我希望所有共产党员,都到这里来看看,不要忘记过去,经常想想:今天我该怎样做?”一位党员的话,语重心长。

“他们最初都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为什么有的后来叛党投敌,主要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李鹏说,美好的初心,需要勇毅的坚守。坚定理想信念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靠长期、自觉、实在的坚持。

岁月沉浮,大浪淘沙,对人民的忠诚、对民族的担当、对国家的梦想,最终绘就了优秀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铸就了一支纯粹、精锐的队伍。

胜寸心,方能胜苍穹。

20世纪20年代初,全国各地“政党群兴、党争随起”,出现了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许多政党昙花一现,即生即灭。

98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始终葆有着革命初心和激情的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员人数由58人变成了9000余万人。

初心伟力

初夏的天空蓝得纯粹。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在嘉兴南湖红船畔,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不少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着问题参观,很多人沉思之后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一如来时路。

从党的一大规定,党员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到1942年延安整风;从“三讲”教育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再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反复锤炼先进性、纯洁性,将初心铭记在心、使命担当在肩,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向岁月深处回望,总是能让人心潮澎湃。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县城。国民党军飞机炸弹袭来,居民魏鸿儒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魏煜不知所措,一位年仅14岁的小红军飞身而起,把魏煜护在了身下。小红军牺牲了,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一家都为革命牺牲了。魏鸿儒将恩人迎进祖坟,敬为先尊,世代供奉。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里约有370万名中国共产党员在革命中献出了生命。毛泽东指出:“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奋斗,挺起一座又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

初心化力,换了人间。

上世纪2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哈雷特·阿班来到中国,他在当时曾感叹:“作为国家的中国已然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生活在苦难之中。”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的大幕开启,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的中国共产党整装再出发,引领中国健步走向强盛、走向辉煌。(本网记者:孙忠法 编辑:马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