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基层党建 >农村党建
牢记嘱托谋发展 感恩奋进奔小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延堂
来源:市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Sun Jul 25 10:35:13 CST 2021

张延堂,男,汉族,1966年2月出生,200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3年担任村干部以来,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群众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移民搬迁领富路。祁连山东段的古浪县南部山区干城乡,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十年九旱,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2013年底,张延堂当选干城乡干城村村委会主任,接下这副担子后,他深感责任重大。如何能让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摆脱贫困,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也是他当选时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那一年,恰逢古浪县委、县政府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搬迁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实现易地脱贫致富。张延堂积极响应号召,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挨家挨户做好思想发动和搬迁前各项准备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715230045.jpg

然而,从山区搬到黄花滩,老百姓心里直犯嘀咕。“山里虽然靠天吃饭,但种庄稼多少还是会有些收成,而且投入少。搬下去后都是黄沙,黄沙里头咋生存?”入户宣传动员,每次都是碰一鼻子灰,搬迁从开始就陷入了僵局。可张延堂并不灰心,他明白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搬迁,肯定故土难舍,群众对未来发展心里没底,担心不无道理。这个“疙瘩”必须解开。他调整思路,从党员和年轻人开始做工作,毕竟他们看得更长远些,道理讲得清。一户、两户……在一次一次的劝说动员、算账对比中,搬迁这道“口子”终于撕开了。5年多的时间里,他山上山下“两头”跑,既要关注已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还要积极动员山上剩余群众搬迁,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费尽了心。搬迁之初,村民赵延祯在多次入户动员后有了意愿,但两个孩子都上大学,无力筹措搬迁费用,张延堂拿出4000元积蓄帮助他搬迁,还协调在富民新村落实日光温室一座,开展大棚蔬菜种植。如今,赵延祯两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日子过得越来越宽裕。赵延祯逢人就说:“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张书记帮忙。”在张延堂和党总支一班人的努力下,2018年,干城村终于实现整村搬迁。富民新村1095户3736人全部实现脱贫退出。富民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5065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6052元,年均增长9.7%。2021年2月,富民新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产业致富促振兴。搬迁后,张延堂和党总支一班人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与当地群众共同谋划,结合富民新村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提出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精细果蔬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牛羊鸡鸽为主的舍饲养殖产业。但搬迁群众依然沿袭着山区耕作习惯,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导致好多棚闲置着。这种生产习惯不改变,再好的设施农业也发挥不出好效益,甚至还要亏损。张延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上忙完棚里忙,他带头种植日光温室,并挨家挨户做思想发动工作,引导群众“建棚子、栽林子”,指导老百姓定植、施肥、浇水、管护,“手把手”教技术、现场示范搞培训。在他的推动下,2019年底全村230座日光温室全部种上了蔬菜。2020年,通过积极协调争取,古浪县扶贫开发公司又在富民新村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500座,目前已定植371座,并成功试种火龙果等高档水果,群众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种棚养羊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富民新村视察,对全村易地扶贫搬迁和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面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张延堂深知肩头担子的重量,必须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大胆闯、大胆干,给党中央和全村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微信图片_20210715225907.jpg

2020年,他积极争取扶贫资金500万元,采取“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建成肉羊养殖基地1处,投羊6200只,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底全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0多万元,比2019年增加130多万元。同时,张延堂紧抓机遇,积极向上汇报争取,通过古浪县委、县政府引进陕西海升集团,投资4.3亿元建设12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种植樱桃、串收番茄等高端农特产品,预计年产值可达1.32亿元,吸纳劳动力300人就地就业。

微信图片_20210715230148.jpg

产业兴起了,乡村也要靓起来。他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领党员群众栽植山楂、李子、沙漠桃等特色经济林755亩、各种绿化树木6.8万余株,推动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将以前的大荒漠变成了今天的绿洲。2020年2月,富民新村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服务群众心贴心。张延堂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的谆谆教导,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身体力行当好服务群众的公仆。富民新村的群众是从南部山区8个乡镇56个村搬迁而来的,矛盾纠纷排查存在线长、面广、化解难的问题。为此,张延堂总结提出了“五进十问”工作法,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试点,探索形成“会议式”“串门谈心式”“田间地头式”等多种协商方法,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第一时间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在张延堂眼里,群众的事无小事。得知种植户蔬菜大棚卷帘机出现故障,他迅速赶往现场查看,并联系县产业办更换了新的电机,比种植户还急。在半夜接到一户残疾人家孩子发病高烧的电话后,他从被窝里爬起来开车帮助送到医院去治疗。桩桩件件小事,体现他为民服务的一颗真心。富民新村的老百姓感叹道:“张书记跑前跑后为我们服务,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了自家的事。”

微信图片_20210715230507.jpg

怀揣一颗为民心,抱着一份富村志。张延堂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嘱托,感恩奋进,贴心为民,执着前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俨然已是富民新村的“主心骨”、产业发展的“拓路人”、乡村治理的“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