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党建动态
【向先进学习 向模范致敬】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张润元
来源:市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Sun Aug 01 20:10:22 CST 2021

誓让荒漠变绿洲的共产党员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退休职工张润元

张润元,男,汉族,1942年4月出生,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人。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台子村党支部书记,是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第二任场长,“六老汉”中唯一健在者。作为第一代治沙人,他几十年如一日,战风沙、斗荒漠,与八步沙林场党员、职工一起,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下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2019年9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21年6月,被甘肃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jpg

亲情与义理的争辩,幸福与理想的抉择

20世纪70年代,位于中国西部腾格里沙漠南端的八步沙一带,终年狂风肆虐,黄沙漫天,植被稀少,一片荒凉。沙丘以每年7.5米的惊人速度向南侵移,给当地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铁路公路和通讯设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张润元和石满等6位老汉合计着要带头治理八步沙。他们将治沙的决定告诉家人后,家人们都不赞同。张润元自当说客:“别看我们老家伙全身是干骨头,干骨头也有油哩!”儿孙们要老人们享清福,不让去沙漠吃苦受罪。张润元却说:“如果治不住八步沙,我们今天享清福,儿孙往后就要讨饭吃。把刮金板让沙埋了,只能喝西北风去了。”家里人见他们治沙态度坚决,便再不拖后腿,忙着为老汉们收拾行李了。

心系群众幸福生活,誓与荒漠斗争到底

年近半百的张润元下定决心,誓与风沙作长期艰苦的斗争。1981年9月,他和其他五位老汉,以联户承包的形式,承包八步沙,开始造林封沙,治理吞噬他们良田的沙害。八步沙不治,土门镇不富。当他们举起粗糙的大手在承包书上按下一个个手印时,也按下了他们对子孙后代的一个承诺。当年冬季,张润元便和其他五位老汉挺进八步沙开展植树造林的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毅然把家搬到沙漠去住,其他几位老汉也都二话没说搬了进去。刚进去的时候,沙区的环境异常恶劣,挖一条壕沟,铺上被褥,就算住房;垒几块砖,支一口锅,就算灶炉。累了,抽袋烟解困。冷了,生堆火取暖。后来有了睡觉的帐篷,但常常在夜间被大风掀翻,大伙儿不得不爬起来重新搭建。更因取水困难,他们常常只能用地上的积雪解渴。披星戴月,一心扑在治沙上,凭一腔热血和艰苦奋斗,当年就完成了造林近1万亩的计划。

任尔风沙吹折苗,坚定治沙不泄气

1986年冬,一场罕见的大风将他们秋天新栽的近200万株树苗全部摧毁,望着眼前的一切,张润元忍不住放声大哭,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张润元开始思考怎样防止新苗不再被风沙摧毁。一天他发现麦草周围的沙土在大风过后并无明显变化,于是想出了在每棵新苗的迎风面压草挡风的措施。经过实验,果然收到很好的效果。

2.jpg

2000年,张润元和其他五位老汉动员组织了150多人的治沙队伍,挺进腾格里沙漠南缘,对八步沙林场最后的2万亩沙漠发起“总攻”。这2万亩沙漠处在风沙口,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每年沙暴天气多达30至40天,夏天气温高达40多度。恶劣的环境阻挡不住他们治沙的脚步,每天天刚麻麻亮,他们就组织治沙队伍进入风沙口,平沙整地,埋压麦草方格沙障,植树种草。有时树苗刚刚栽下,一阵狂风袭来,小树苗就会连根拔起。捡起来重栽,一次、两次、三次……经过3个春秋的苦干,终于完成了2万亩的治沙任务,共栽植柠条、沙枣、花棒、校校、白榆等各类灌木360万株。

黄沙大漠献青春,一片痴情化绿荫

几十年来,张润元和他的“老伙伴”们治理沙害,取得惊人的成绩。八部沙林场建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据林业专家评估,这条林带目前活立木蓄积量在2万立方米以上,林中每年产鲜草500万公斤,产薪柴20万公斤,其经济价值在千万元以上。其更大的生态价值是有效确保了省道308线、干武铁路和国家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畅通,确保了境内10万亩良田不再受风沙侵害,创造了绿进沙退的治沙奇迹。

3.jpg

张润元奋战在沙漠,饥一顿、饱一顿、一口干馍一口水,常年的劳作,使他患上了肺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2000年,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香港地球之友注意到了这位老人在沙窝里滚打摸爬30多年的英雄事迹,授予他“第四届地球奖”,八步沙“六老汉”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八步沙时盛赞他们是“当代愚公”“时代楷模”。“只有全民动员,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做到人进沙退,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生态环境。”张润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