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精心耕耘厚植沃土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武威市新时代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综述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Sat Dec 17 17:53:16 CST 2022
精心耕耘厚植沃土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武威市新时代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综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建设“六个新武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八方英才,走出了一条紧贴武威实际、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强市新路子,奏响了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加强政治引领 高位谋划布局

党管人才优势充分凸显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真正把党管人才的职责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定期研究、述职评议等制度机制,高位谋划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持续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把关和督促指导,领导小组17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积极作为,人才工作整体合力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把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和人才工作重要内容,引导各类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用心用情把各方面人才组织起来、凝聚起来。

2021年6月,在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关键阶段,武威市组织50名高层次专家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代表走进革命圣地、红色摇篮——延安,重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和习近平总书记7年知青岁月,教育引导专家人才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不断加强青年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431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入中国共产党,29名担任了市、县区“两代表一委员”,人才对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持续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人才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事业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

“现在农民评职称不看重学历,只要手里有农业技术绝活,能带动老百姓致富,就能申报农艺师职称。”武威沼然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杨发打心底里感谢评审条件“接地气”,他没想到高中学历的自己能获评高级农艺师。

2021年,武威市制定出台《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实施细则》,首次打破学历、论文等条框限制,67名“田秀才”“土专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有效激活了乡村人才资源。

2022年春节刚过,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年仅37岁的何彩收获了一份惊喜——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从中级工程师获评正高级工程师。

……

他们的幸福感,靠自身努力,更得益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吸引集聚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领军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一事一议”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天马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天马文艺奖”评奖办法》《优秀出版物资助管理办法》等30多项人才新政,从政府津贴、子女入学、配偶调配、住房保障、医疗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优惠包”,逐步构建起衔接配套、功能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各类人才津贴补贴1607万元,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461套,为271名引进人才子女办理了自愿择校手续,41名引进人才配偶办理工作调配手续。

——向用人主体授权,让用人单位自己说了算。全市各级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在空编范围内按“一事一议”方式自主联系引进公费师范生、博士研究生、正高级专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向县区下放引才权限,改进面试考核方式,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引才优惠政策。

——优化人事管理,最大限度释放职称改革红利。持续推进基层单位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在全省率先将“乡村教师”倾斜政策扩大到所有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先后对全市973个事业单位岗位重新进行优化设置,增加工勤二级岗位223个,单列管理乡村教师及艰苦边远地区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岗位579个、基层有效高级岗位620个,将14个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下放县区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2018年以来,全市评定正高级职称167人,副高级4060人。

——强化政策保障,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顺心发展。将博士和正高级专家人才政府津贴和购房补贴金额由2016年的15万元,提高至35万元;“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毕业生和副高级专家购房补贴金额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至17万元;“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和公费师范生纳入补贴范围,并给予6万元政府津贴和购房补贴……

改到真痛处,催生新活力。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破除人才发展桎梏,强大的人才引擎为推进武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坚持系统思维  统筹引育管用

人才工作效能持续增强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武威市坚持系统思维,着眼人才培养引进用好三者的统一,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人才工作,有效增强了人才工作的自主可控能力。

——突出急需紧缺、坚持以用为本,拓宽视野引人才。2017年至今,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聚焦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卫生教育等重点领域,建立动态更新的人才缺口库,累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125名,这些人才绝大部分已成长为行业领域的骨干力量,其中,2名取得正高级职称,18名取得高级职称。建成重离子治疗中心、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和西北旱区农业高效节水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基地,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挂职兼职、退休返聘等方式,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77名,高端引领、“高中低”各层次人才相得益彰、花开并蒂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遵循成长规律、创新方式方法,科学合理育人才。部署实施城市医生和教师对口帮扶基层行动,向县区选派帮扶医生100名、帮扶教师50名。依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累计向县区选派、招聘、培养文化工作者818名,拨付专项经费1572万元。实施“天马英才”人才培养行动,每年从基层选派30名青年技术骨干到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脱产研修。推行“订单式”“套餐制”“项目制”培训模式,累计完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95万人。推行“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产业”培养模式,争取实施省级重点人才项目32个,到位资金1598万元,带动培育各类人才1.5万人。加强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累计选派240名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天津市蓟州区交流学习。

——坚持人尽其才,做到才尽其用,不拘一格用人才。组建“4+2+1”产业培育科技服务体系,选派1752名科技特派员开展“进百企入千户”科技服务活动290场次,建成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6个,培训农牧民14.88万人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引才引智基地4家、国际合作基地13家、技术转移转化机构24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8家,近三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05项、市级成果86项,两个项目获得省级直通机制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加大优秀人才选拔使用力度,推荐省级领军人才9名,评聘市级领军人才36名,13名引进人才突破结构比例限制晋升高级职称。

现如今,全市各领域各行业专家人才秉承对自身专业的挚爱,对职业的敬畏,对事业的情怀,扎根武威、默默奉献,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全市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423.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00.23亿元,跃居全省第5位。全市奶牛、羊、猪、鸡存栏和设施蔬菜、食用菌、藜麦产量均列全省第一位,八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3%,农业增加值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位……

强化服务保障 营造良好环境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

武威市定期召开年轻干部、引进人才和挂职干部座谈会,邀请各领域优秀人才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良策。市级领导带头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每人联系1名高层次人才、1名引进人才和1名选调生,采取调研座谈、登门看望、电话沟通等方式,做到“三必访”“四必帮”,让人才从细微处感受武威温度。重大节日向武威籍在外专家人才发送慰问信,走访慰问本地人才代表,传达组织关怀……一系列举措向全社会释放出武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的强烈信号。

        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想人才之所想、办人才之所急,解决好人才关心的子女就业、住房保障、家属随迁、婚恋等“后顾之忧”,为人才提供“终身保姆”“贴身管家”式全链条优质服务,以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踏上新征程,武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奋力开创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