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总书记来到我们身边 ——习近平总书记在古浪考察回访记
来源:武威日报 作者:张尚梅 马开良 发布时间:Sat Aug 24 09:40:25 CST 2019

8月21日,甘肃考察调研第三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威,看望这里的干部群众。一上午,总书记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走访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走进学校与师生共话教育,深入八步沙林场调研生态保护、沙漠治理的根本大计。

谆谆嘱托关发展,深深情怀系民生。

这一天,注定不平凡。

总书记古浪行第一站:

富民新村党群服务中心

关键词:总书记就在我身边

有一种幸福叫关爱,有一种真情叫感恩。

初秋的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村民满脸幸福和自豪的笑容……

“总书记来看望我们了”“习主席很关心我们”,一句句激动的话语,说不尽、道不完喜悦之情。

8月22日,在富民新村,村民们回味着总书记到村上的一个个美好情景。

在富民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家见面就互相问到:“昨天见总书记没有?”“你和总书记握手了没有?”……激动的心情意犹未尽。

富民新村今年5月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乡村一体化办公。有一个细节让中心工作人员张敬岚难以忘记:总书记拿起桌子上的《2019年企业招聘信息汇编》一页一页翻看。“看得很仔细,他问我们的招聘信息为什么很多都在天津?”工作人员陈多俏抢着回答:“天津是我们的对口帮扶市,所以很多岗位来自天津。”

“农村患大病的人多不多?”“医疗费用高不高?”“有没有辍学的孩子?”“有几间卫生室,有没有全科医生?”……总书记问了很多。办理养老保险,提供务工信息,技能培训等事项申请,还有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咨询……张敬岚一一向总书记做了汇报,生怕遗漏了什么。

75岁的仲万福老人感慨万分:“共产党对我们太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都比山区好百倍、千倍,我们从心底里感谢党、感谢总书记。”仲万福告诉记者,搬迁后不仅生活大变样,办事也很方便,特别是村上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有事随到随办。

暖阳带路,和风迎宾。总书记亲切的话语、亲民的作风,深深印刻在移民区群众的脑海;殷殷的关怀、谆谆的嘱托,句句铭记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心间。

总书记古浪行第二站:

富民完全小学

关键词:幸福像花儿一样

在富民完全小学,孩子们的歌声、欢笑声,操场上助威加油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悠扬的钢琴声和清纯的童声从音乐教室传出,15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唱着欢快的儿歌,他们面带笑容,开心无比。

“习爷爷特别和蔼可亲,问我几岁了?上几年级了?喜欢弹电子琴吗?”今年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小学生韩慧兴奋地说:“我都回答了,还给习爷爷弹曲子、唱歌。在外面打工的爸爸妈妈都知道我见到习爷爷了!”

“是的,是的。习爷爷平易近人,比在电视中看到的还慈祥。他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

“我的愿望是争取考上北京的大学,希望能再见到习爷爷!”

“我将来长大了想做一名记者,用笔和镜头记录咱们美丽的中国,我还要去给习爷爷拍照片!”

……

和韩慧一样是留守儿童的小学生董千瑞和李宗蓉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描述着见到习爷爷的情景。

“昨天我在讲台上带着孩子们一起弹琴。抬起头,就看到习总书记站在教室门口,当时阳光正好洒在他的脸上,我感觉真像是做梦一般,想不到习总书记会来我们学校。”回忆起昨天见到总书记的一幕,富民完全小学教师杨亚卉仍然沉浸在喜悦中。

校园的操场上,年轻的体育教师侯树成正带领着十几个孩子踢足球,传球、运球、助跑、射门……足球该有的技术动作,孩子们全都会,他们踢得带劲、跑得有力。

11岁的朱显川今年就要升入五年级了,昨天到今天,最让他得意的便是抱着心爱的足球站在习爷爷身边,与同学们一起跟习爷爷合影。“习爷爷问我踢了几年足球,我告诉他踢了3年啦,我将来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足球运动员,为国争光!”朱显川大声地回答。

“我踢了两年了。”“我踢了3年啦。”“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是踢足球”……孩子们开心地说道,其中有一名高个子女队员,是四年级的张红艳,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电视中看中国女足的比赛。

“习总书记非常关注孩子们的体育活动。他说,能够在农村的小学开展足球运动,在这个小学的足球队里如能出现一名足球队员,那我们中国的足球是非常有希望的!听了这句话我非常振奋。孩子们就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我将和孩子们一起加油!”侯树成充满信心地说。

“孩子们有没有午餐?”“上学路是远还是近?”“营养早餐都有什么?”总书记一路问、一路叮嘱: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吃到营养餐,只有营养均衡,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一定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远大抱负,始于起步,辉煌人生,起于今日。”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校园内文化墙上励志的标语,激励着孩子们在这崭新的校园里踏上未来的光明之路!

总书记古浪行第三站:

富民新村村民家

关键词:向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奋斗

这一天,村民李应川的家里更是热闹得不得了。

“老李,你把总书记请到家里做客,我们好羡慕啊。”“李叔,总书记对我们有啥指示?你可得给我们好好喧一喧。”

面对来访的左邻右舍,李应川一一应答:总书记坐下来和我们拉家常,详细询问就业、收入、看病、孩子上学等方面还有什么困难。

“总书记在我家客厅坐下来,我拿出一张搬迁前的老照片给总书记看,曾经居住的土坯房同窗明几净的新居有天壤之别。总书记对我们搬迁以来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十分欣慰,我给总书记汇报我们现在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李应川讲述着,眼睛格外有神:“总书记还说我们高兴他也高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富民新村安置了来自古浪县8个乡镇4500余人,他们曾经生活在古浪南部的高深山区,那里自然条件恶劣,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搬到基础设施齐全的富民新村后,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和住房也都有了保障……

李应川一家去年5月份从横梁乡横梁村搬迁到富民新村,住上了93平方米的砖瓦房。大彩电、双开门冰箱等一应俱全,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压到了锅台上,随用随开,很是方便。今年还改造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一家人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昨晚我们一家都沉静在幸福中。这些年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很多,这次总书记又专程来看望我们,我们都非常感激,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李应川儿子李建平说。

“总书记用手接水,说很清澈。”李应川每想起这个情景,甘甜无比的感受总是涌上心头,一如总书记关切的问候……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建起了日光温室种植果蔬,搭起了舍栏饲养禽类、养殖牛羊。到去年底,富民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余元,全村已实现脱贫559户2188人。

2012年以来,像富民新村这样的移民新村和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已经建成13个,这里的人们正在向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奋斗。

在村民徐生权已经定植的温室大棚里,一株株西红柿苗长势喜人。记者见到忙里忙外的徐生权时,他正在为看护房铺设地砖。前不久,他们一家从干城乡举家搬迁到了富民新村,开启了新生活,而总书记的到来让他倍感振奋,信心满怀:“我要大干快干,把产业发展好,过上好日子。”“总书记来我们村,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我们加快脱贫步伐的信心更大、劲头更足了,在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心下,我们一定能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村民张全忠接着话茬说。

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的支部书记,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向总书记汇报了村上的整体情况。张延堂激动地说:“总书记到我们村,我感到非常激动,也非常荣幸。”他告诉记者,总书记特别关注群众的饮水和孩子们上学情况,并询问了群众搬迁以前的饮水和上学情况,总书记叮嘱要时刻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办好群众的事,带领百姓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办实,办到心坎上,让我们的群众早日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张延堂说。

总书记古浪行第四站:

八步沙林场

关键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总书记始终关注着连绵起伏的祁连山,思考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谋划着生态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万物勃发的初秋时节,他来到八步沙林场,与“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及林场干部职工亲切交谈。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距离古浪县城30公里。在过去,这里黄沙肆虐、遮天蔽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古浪县六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决心不再延续祖辈们“春种秋不收、被黄沙赶着走”的宿命,他们向沙漠发起了挑战。肩挑手扛,三代接力,经过38年的不懈努力,不但治好了7万多亩的八步沙,更向腾格里沙漠腹地挺进,栽种沙生苗木超过3000万株,终于将风沙线“逼退”,为腾格里沙漠镶嵌了一抹绿色。

立秋后的第14天。上午11时许,林场林茂风清,沃野茵茵,鸟语花香,总书记来到八步沙,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等情况。

站在碾轱辘沙——八步沙制高点上瞭望,历史与现实像一幅意外铺开的画卷。蓝天、白云、绿地、沙丘,治理区内,几十万亩林海在风中昂扬。

“总书记好!”“欢迎总书记!”看见总书记下车,八步沙林场职工一起围拢过去,握着总书记温暖、厚实的手,4秒、5秒、6秒……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总书记的话如绵绵春风,暖在治沙人心头。

“草方格要压多宽?”“每一亩草方格成本是多少?”“草方格中大多栽植什么树种?”二代治沙人、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告诉记者:总书记问得很细。他一边与职工聊天,一边拿起一把开沟犁,重重地压下去,拉开了一道压沙的槽子。总书记手法娴熟、动作到位。接着石银山铺草、贺中强压沙,3个人完美配合,一条草方格像一条“金龙”很快在脚下延伸。

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让大家的内心顿时沸腾了:“总书记干活真是个‘好把式’。”大伙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深刻了解。

把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以百姓心为心。总书记的劳动本色和为民情怀,给我们留下了温暖记忆。

看八步沙,是看西北生态文明建设,更是看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生态文明建设分量举足轻重。总书记在八步沙视察时强调: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嘱托,声声入耳;道路,豁然开朗。

前一晚,一场大雨给林场带来了灵气,沙子变得温润,空气清新澄澈,树木更加葱郁。放眼望去,青黛的沙漠绵延起伏,蜿蜒的小路时隐时现……

“我们国家有这样三例造林绿化的典型,一个是塞罕坝,那是国有林场;还有一个是库布其,在内蒙古;再就是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群体。正因为有了你们的坚持,治沙造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你们带了个好头,应该向你们学习。”总书记极目远眺,微微点头,笑意在脸上荡漾……

“总书记是那样慈祥。”70多岁的一代治沙人张润元既紧张又激动。他说,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总书记。回到家,张润元把女婿王志鹏叫到跟前:“咱爷俩不知道哪辈子修了福,总书记亲自来看我们。你一定要记住总书记的话,把我们几个老汉创下的这份事业继承下去。绝不能辜负总书记的重托!”

一遍遍重温着总书记鼓舞人心的话,石银山说:“真是不敢想!总书记那么忙,还能关心关注我们‘六老汉’。我们一定把八步沙治好管好,让总书记放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我们有决心在总书记的指引下,把武威的生态建设搞好,把我们的职责履行好,承担起守护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历史责任。”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面对总书记的关怀,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大、责任更重,信心也更足了。

总书记和我们心连心!循着总书记视察的足迹,重现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句句话语表达着古浪儿女建设美丽家园的豪情。

掌声雷动,持久不息。从富民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到富民完全小学,再到移民群众家,最后到八步沙林场,这一段路程,是那样快,却又是那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