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创建文明城市
唐残古琴
来源:武威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Mon Jul 29 10:16:10 CST 2019

目前,走进武威市博物馆新馆,有一把唐朝的残古琴,琴柄呈四棱亚腰形,正面削挖弦槽。其琴把通体镶嵌骨制六瓣梅花,共22枚,有大小两种。四琴柱呈圆锥状,上刻螺旋纹九道。音箱缺失。据考证为传世唐琴,此琴比中唐琴更浑厚,故应为盛唐乐器。

据考证,流传到今天的古琴文献中,有140多种琴谱,共收不同传曲传谱上千首。其中有结构宏大的大曲《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有精制的小曲《酒狂》《关山月》等,还有感情浓郁的琴歌《古怨》《苏武思君》《阳关三叠》等。现在琴人能演奏的不到百曲,虽然不足全部的十分之一,但比起其它民族乐器的古代曲目来,仍是一大笔财富。

在古琴音乐中保存和发展了中华民族黄河长江流域固有文化的宝贵传统。隋唐时期,虽遭外来音乐的强烈冲击,华厦民族自己固有的音乐艺术却在古琴上顽强地延续下来了。这一点值得我们格外重视。《旧唐书·乐志》讲:“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及清调、瑟调、蔡邕杂弄。非朝廷郊庙所用,故不载。”如果说《幽兰》有许多特殊的音调反映了隋唐时代西域音乐的影响,则《广陵散》应是“楚汉旧声”未受外来音乐干扰的实例。

在古琴文献中除乐曲而外还有可贵的历史资料和理论遗产。蔡邕《琴操》所记述的琴曲中有的可以反映当时的艺术思想深度和理论深度。例如《琴操》记述的伯牙老师成连先生,把伯牙一个人放在海岛上,让他领略海涛、山林之态,为他海上“移情”的事迹,表明了最晚在汉末已经认识到音乐的思想、生活、技巧三方面的表里关系。成连为伯牙“补”“生活课”,而伯牙在此中又产生灵感,创作了《水仙操》,很发人深思。

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西凉乐》是凉州当地音乐同汉族古乐、西域音乐和印度音乐互相交流融汇,融歌、舞、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凉州乐舞的代表作《秦汉乐》传入北魏后改名为《西凉乐》,被尊为国乐。唐代是河西乐舞发展的极盛时期,其艺术成就的顶峰是《霓裳羽衣曲(舞)》,而此乐舞就是由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由西域传到凉州的天竺乐曲《婆罗门曲》改编而成。唐玄宗欣赏后极为陶醉,并由杨贵妃亲自表演,自己进行再创作,成为唐代和后世乐舞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