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基层党建
天祝县松山镇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
来源:天祝县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Thu May 13 18:31:50 CST 2021

近年来,在天祝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松山镇在移民新村德吉新村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组织健全核心强、理论武装队伍强、党员引领示范强、群众参与根基强,‘三产融合’产业好、德润万家民风好、美丽乡村生态好”“四强三好”为目标,以党建的全面过硬推动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子,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t0101.png

组织健全核心强,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坚持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把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根据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和特长优势,对班子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通过村“两委”换届,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

t0102.png

持续深入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巩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成果,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大力推行农户工作法和一条板凳工作法,推广网联万户、电子建档、卡系民心、日记民情、流动便民、上门服务等亲民举措,促进村干部倾心竭力、严实细小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打造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t0103.png

理论武装队伍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通过举办集中学习班、专题研讨班、初心课堂等形式,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及党员思想政治建设。根据群众关注热点和生产生活需求,通过微信工作群、宣传标语、乡村大喇叭、组建宣传队等方式,用群众听得懂、能理解、肯接受、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了解到党的理论政策,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t0104.png

村党支部优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县成立了以党支部引领,公检法司专业队伍为重点,驻村民警(辅警)、法治服务联络员、包村干部等为基础的法治夜校,方便老百姓咨询各方面政策,了解务工等方面的信息。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法治素养。通过强化理论武装,锻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治理队伍。

t0105.png

党员引领示范强,让党旗永远飘扬在基层一线。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为8个网格27个联防组,建立党支部总体负责,各党小组与网格长分片负责,党员与网格员联户负责的网格化管理制度。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组长联系2个网格长,与网格长共同负责2个网格的服务管理工作;每名党员联系一名网格员(联户长),与网格员共同负责18至48户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全村27名在村优秀党员与27名网格员共同联系894户群众,建立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网络,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跟进。

t0106.png

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合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和“主题党日”活动,成立产业服务、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法律援助、矛盾调解5支党员服务队,讲党性、比奉献,树形象、促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帮扶活动,着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t0107.png

群众参与根基强,让乡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宽广。

健全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激发群众活力,保证农牧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村妇联和团支部的服务引领作用、村残协的兜底作用、农民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集众人之力推进乡村振兴。

t0108.png

成立德吉新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充分发挥“1+1+10+X”的民主协商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快议”的原则,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工作,对涉及本村的公共事务、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事项进行有效解决,为乡村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t0109.png

“三产融合”产业好,让富裕富足有保障。

党支部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大力推广“三变”模式和“一户一块田”模式,积极争取实施农田水利维修和水肥一体化滴灌带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规模化发展舍饲养殖业,科学发展食用菌和藜麦种植产业,探索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积极动员发展“五小产业”。

t0110.png

强化技能培训,探索推行“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产业”培养模式。围绕食用菌、藜麦、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土专家”“田秀才”。通过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德吉新村基本上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就业”的发展格局,农牧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群众的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治理强”的良性循环。

t0111.png

德润万家民风好,让乡风文明行得远。

村党支部在大力推进产业兴旺的同时,通过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加强乡村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农牧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针对移民来源复杂,生活习惯差异大,法治意识淡薄等现状,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推行以“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警务室三结合的法律服务模式,普法到人、说法到事、释法到案三结合的普法宣传模式,网格化管理、十户联防、治安户长制三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警司调解、行政调解、乡贤调解三结合的矛盾调处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三结合”工作法,成为了夯实平安天祝建设的“金钥匙”。

t0112.png

党支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引领约束作用,引导群众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形成村、组自治良性互动局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广“道德储蓄所”“道德红黑榜”等鲜活治理经验,激发群众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通过举办“农牧民丰收节”,评选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宣传脱贫致富等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社会新风尚。

t0113.png

美丽乡村生态好,让绿水青山可持续。

村党支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美丽天祝”行动,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美丽乡村颜值。聘用保洁员,配备垃圾箱,实行“分散收集、定期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落实常态化保洁制度,持续推进清理整治工作。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利用“炕头会”、村广播、微信群等平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支队伍作用,广泛宣传绿色环保知识,让文明生活习惯成为行动自觉。

t0114.png

严格遵守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着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在发展藜麦、豌豆、舍饲养殖等产业的同时,形成“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产业生态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让乡村人居环境绿了起来、美了起来。

t0115.png